人類(lèi)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已成為全球性流行疾病,據世衛組織(WHO)統計,迄今已有3200多萬(wàn)人死于HIV感染相關(guān)疾病,僅2018年死亡人數就達77萬(wàn)。HIV感染可導致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該疾病可導致患者出現全身性免疫功能衰竭并伴有感染、腫瘤等嚴重的臨床癥狀,危害性極大。因此,藥物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有效的抗HIV感染藥物。
目前,抗HIV-1藥物大致可以分為逆轉錄酶抑制劑(RTIs)、整合酶抑制劑(INIs)、蛋白酶抑制劑(PIs)和膜融合抑制劑(FIs)等。HIV-1蛋白酶抑制劑作為重要的一類(lèi)抗HIV-1藥物,在HIV-1感染的治療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目前FDA上市的抗HIV-1蛋白酶抑制劑已達10個(gè),包括:Saquinavir(沙奎那韋,SQV)、Ritonavir(利托那韋,RTV)、Indinavir(茚地那韋,IDV)、Nelfinavir(尼非那韋,NFV)、Amprenavir(安普那韋,APV)、Fosamprenavir(福沙那韋,Fos-APV)、Lopinavir(洛匹那韋,LPV)、Atazanavir(阿扎那韋,ATV)、Tipranavir(替拉那韋,TPV)和Darunavir(達蘆那韋,DRV)。
習慣上,醫藥工作者把2000年以前批準的HIV-1蛋白酶抑制稱(chēng)作一代HIV-1蛋白酶抑制;2000年之后批準的稱(chēng)作二代HIV-1蛋白酶抑制。
圖一 一代HIV-1蛋白酶抑制
一代HIV-1蛋白酶抑制包括:Saquinavir(沙奎那韋,SQV)、Ritonavir(利托那韋,RTV)、Indinavir(茚地那韋,IDV)、Nelfinavir(尼非那韋,NFV)和Amprenavir(安普那韋,APV)。
Saquinavir(沙奎那韋,SQV)由羅氏開(kāi)發(fā),最初在1995年上市用于HIV/AIDS的預防或治療,常與利托那韋或洛匹那韋/利托那韋聯(lián)用;該藥物是第一個(gè)獲得FDA批準的HIV-1蛋白酶抑制。但由于市場(chǎng)需求減少,該藥物已經(jīng)在2006年退市。Ritonavir(利托那韋,RTV)在1996年上市,通常與其他蛋白酶抑制劑藥物一起用于HIV/AIDS的治療;利托那韋目前已被列入世衛組織(WHO)的基本藥物目錄,是衛生系統中安全、有效的藥物之一。Indinavir(茚地那韋,IDV)是一款口服HIV-1蛋白酶抑制,也是在1996年上市,用于與其他抗病毒 藥物聯(lián)合用于HIV/AIDS的治療;該藥物由于副作用較大,目前已被建議不用于HIV/AIDS的治療。此外,Nelfinavir(尼非那韋,NFV)和Amprenavir(安普那韋,APV)分別是在1997年和1999年上市,Amprenavir(安普那韋,APV)目前已停止生產(chǎn),葛蘭素史克使用了二代前藥版本Fosamprenavir(福沙那韋,Fos-APV)取而代之。
圖二 二代HIV-1蛋白酶抑制
2000年之后,有多個(gè)新型二代HIV-1蛋白酶抑制相繼獲批,包括:Lopinavir(洛匹那韋,LPV)、Fosamprenavir(福沙那韋,Fos-APV)、Atazanavir(阿扎那韋,ATV)、Tipranavir(替拉那韋,TPV)和Darunavir(達蘆那韋,DRV)。
Lopinavir(洛匹那韋,LPV)是2000年批準上市的一個(gè)二代HIV-1蛋白酶抑制,該藥物是一款藥效動(dòng)力學(xué)增強劑,通常與利托那韋以固定劑量的聯(lián)合用于抗HIV感染。Fosamprenavir(福沙那韋,Fos-APV) 2003年經(jīng)FDA批準上市,是Amprenavir(安普那韋,APV)的前藥,相對Amprenavir所需給藥劑量更小,相比于其他二代HIV-1蛋白酶抑制具有價(jià)格便宜的優(yōu)勢。Atazanavir(阿扎那韋,ATV)最初在2003年批準,已經(jīng)被列入世衛組織(WHO)基本藥物目錄中,是衛生系統中安全、有效的藥物之一;該藥物每天口服一次,可用于針刺傷害或其他潛在的暴露之后預防。Tipranavir(替拉那韋,TPV)于2005年6月被FDA批準用于HIV感染的治療,并于2008年6月批準用于兒童人群的治療;通常與利托那韋聯(lián)合用于HIV感染的治療,可用于耐藥患者。Darunavir(達蘆那韋,DRV)分別于2006年和2007年在美國和歐盟上市,用于成人和三歲及以上兒童的人類(lèi)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的治療;該藥物通常與低劑量的藥效動(dòng)力學(xué)增強劑利托那韋或考比司他聯(lián)用。
總言之,經(jīng)過(guò)藥物工作者多年的努力,HIV-1蛋白酶抑制開(kāi)發(fā)已經(jīng)取得了巨大的進(jìn)展。相對來(lái)說(shuō),第一代HIV-1蛋白酶抑制普遍存在較明顯的胃腸道反應、口服生物利用度低、易產(chǎn)生耐藥等問(wèn)題;而第二代HIV-1蛋白酶抑制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第一代HIV-1蛋白酶抑制的諸多問(wèn)題,成功克服了口服生物利用度低、耐藥及副反應等問(wèn)題。目前,還有很多優(yōu)秀的新型HIV-1蛋白酶抑制正處于開(kāi)發(fā)之中,相信未來(lái)會(huì )涌現出越來(lái)越多更為優(yōu)秀的HIV-1蛋白酶抑制,造福更多的患者。
參考文獻:
1. Research progress in novel HIV-1 protease inhibitors,2019;
2. WHO. HIV fact sheet[EB/OL].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hiv-aids2019;
3.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V-1 protease inhibitors( 2015 - 2019),2020.
合作咨詢(xún)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