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lái),臨床真菌感染發(fā)病率有不斷上升的趨勢,尤其是免疫力低下患者(如艾滋病毒感染者、癌癥患者或器官移植患者)的真菌感染不斷增加,據統計每年危及生命的真菌感染1300萬(wàn)、死亡160萬(wàn)。即使接受規范抗真菌治療,其致死率也達67%。然而目前抗真菌藥物靶點(diǎn)稀缺,現有抗真菌類(lèi)藥物(唑類(lèi)、棘白菌素類(lèi)、多烯類(lèi)和氟尿嘧啶類(lèi))在治療全身感染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大多數療法只針對少數幾種真菌,如念珠菌、曲霉菌等。這些藥物雖然有效,但受到毒性、藥物間的相互作用、有限的臨床療效以及抗真菌藥物耐藥性的限制,使治療策略復雜化。20年來(lái)抗真菌新藥靶點(diǎn)發(fā)現有限,限制了新型抗真菌藥物研發(fā),創(chuàng )新藥物上市進(jìn)展不大,抗真菌療法面臨挑戰。但是不容忽視的是納米顆粒、藥物再利用和天然產(chǎn)品等創(chuàng )新藥物在提高療效和減少耐藥性方面也展現了潛力。
化合物 K21:K21 是一種二氧化硅季銨鹽化合物,含有四乙氧基硅烷,已被用作廣譜抗病毒和抗菌化合物。它主要通過(guò)膜破發(fā)揮作用,導致真菌細胞迅速死亡。對氟康唑敏感和耐藥的念珠菌物種,包括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酵母菌,都有顯著(zhù)的抗真菌活性。與氟康唑聯(lián)合使用時(shí),會(huì )產(chǎn)生協(xié)同效應。
Olorofim (F9013_118): 屬于奧羅托酰胺類(lèi)的一類(lèi)抗真菌劑、最初是通過(guò)體外篩選抗曲霉菌的小分子庫發(fā)現的。能選擇性地抑制二氫煙酸脫氫酶,能夠干擾嘧啶生物合成、細胞壁重塑和細胞凋亡,是治療耐藥性真菌病原體的有力候選藥物。Olorofim 目前正處于 II 期臨床試驗階段。
VT-1161(奧特康唑):一種四唑類(lèi)抗真菌藥,設計用于靶向真菌細胞膜的一種關(guān)鍵成分。VT-1161對傳統的唑類(lèi)抗真菌藥(如氟康唑)具有抑制作用。在最近的一項研究,VT-1161可抑制白僵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形成的單微生物生物膜,以及白僵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形成的雙生物膜。
T-2307:T-2307 是一種新型芳基脒化合物,對白色念珠菌屬、隱球菌屬和曲霉屬具有強效抗真菌活性。T-2307 對熱帶念珠菌有顯著(zhù)療效,熱帶念珠菌是一種以形成生物膜而聞名的病原體,生物膜的形成可增強其毒性和耐藥性。
Ibrexafungerp(前身為 SCY-078 和 MK-3118): 這種三萜類(lèi)抗真菌藥物以 Brexafemme 的名稱(chēng)上市,是第一種口服 β-(1,3)-D-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劑 。美國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已批準將其用于治療外陰陰道念珠菌病和復發(fā)性外陰陰道念珠菌病。
Fosmanogepix (FMGX): FMGX 是一種原藥,可代謝為活性形式,其靶標是參與糖基磷脂酰肌醇(GPI)生物合成的真菌 Gwt1 酶,該酶對真菌細胞壁的完整性和致病性至關(guān)重要。對多種病原體有效,包括對氟康唑和棘白菌素耐藥的念珠菌屬菌株以及對唑類(lèi)耐藥的煙曲霉菌屬菌株,尤其是對難以治療的病原體有效,生物利用度很高,口服和靜脈注射制劑可提供治療的靈活性。
雷沙芬凈:前身是 CD101,是新一代棘白菌素類(lèi)藥物 。其顯著(zhù)特點(diǎn)是增強了藥代動(dòng)力學(xué),可實(shí)現每周一次給藥,并可通過(guò)靜脈注射和皮下注射和局部給藥, 對多種真菌病原體具有廣譜抗菌活性,包括念珠菌和曲霉菌、以及耐唑菌株。它對白色念珠菌、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熱帶念珠菌特別有效,顯示出與阿唑類(lèi)相似或更強的活性。
PQA-Az-13:是一種新合成的混合抗真菌化合物,旨在對抗對多種藥物產(chǎn)生耐藥性的念珠菌酵母病原體。該化合物尚未在其他真菌物種上進(jìn)行過(guò)評估,能破壞生物膜的形成,并表現出強大的抗真菌能力。最低抑菌濃度 (MIC) 為 0.67 至 1.25 μg/mL,低于氟康唑。
AM-2-19(SF001):是一種新開(kāi)發(fā)的試驗性多烯類(lèi)抗真菌藥物,經(jīng)過(guò)優(yōu)化,在保持強大抗真菌效力的同時(shí)降低了腎毒性??梢栽诓划a(chǎn)生明顯腎毒性的情況下給藥更大劑量,AM-2-19 具有廣譜抗真菌活性, 在念珠菌病、曲霉菌病和粘孢子菌病的動(dòng)物模型中,AM-2-19 表現出劑量依賴(lài)性的療效,劑量越大,真菌根除越徹底。是抗真菌治療領(lǐng)域的一大進(jìn)步,尤其有望用于治療免疫力低下患者的侵襲性真菌感染。
N′-苯基肼:是一類(lèi)新合成的抗真菌化合物,用于對氟康唑耐藥的白色念珠菌菌株。在合成的 N′-苯基肼類(lèi)化合物中,有幾種化合物表現出了很強的抗真菌活性,在對抗耐氟康唑的白僵菌菌株方面優(yōu)于氟康唑?;衔?A11 顯示出最佳的抑制活性。
天然提取物: 天然抗真菌劑是從植物、細菌、真菌和其他天然來(lái)源中提取的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在進(jìn)化過(guò)程中保護宿主生物免受包括真菌在內的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具有多種優(yōu)勢,包括毒性較低、對環(huán)境影響較小,并有可能同時(shí)針對多種真菌。如生物堿 γ脒 D、西奧內酰胺G,多酮Dicitrinone E、Plakortide F,肽類(lèi)Rhodopeptins、精油檸檬草油、香茅精油,細菌提取物如獐牙菜桿菌。
納米藥物:納米顆粒和綠色合成材料作為抗真菌化合物納米技術(shù)提供了一個(gè)有前景的平臺,特別是具有抗菌性能的納米粒子。如磁性納米粒子、銀納米粒子。
抗真菌藥物研究進(jìn)展緩慢,深入研究有望加速新型抗真菌藥物的更新,相信在不久的將來(lái)抗真菌藥物的研發(fā)會(huì )取得更大的突破。
參考文獻:
1 Niño-Vega GA, Padró-Villegas L, López-Romero E. New Ground in Antifungal Discovery and Therapy for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nnovations, 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J Fungi (Basel). 2024 Dec 15;10(12):871.
2 Di Muzio, L.; Cairone, F.; Cesa, S. et al. Gellan gum-based nanocomposites films containing bio-reduced silver nanoparticles: Synthesis, characterisation and antifungal activity. Carbohydr. Polym. Technol. Appl. 2024, 7, 100485.
3 Bharathi, D.; Lee, J. Recent Advances in Marine-Derived Compounds as Potent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Agent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Mar. Drugs 2024, 22, 348.
合作咨詢(xún)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